Thursday, December 27, 2007

繞了半個地球的音樂旅途—RBMA和Zephec所代表的台灣初體驗


轉自破報
文/吳牧青

新生代電子音樂人Zephec,在今年夏天得知入選在多倫多秋季Red Bull Music Academy(紅牛音樂學院,簡稱RBMA)的音樂工作坊,曾在他的blog這麼高呼「太酷了!」,而抱持著高度期待前往半個星球外的異地交流經驗,人稱阿羲的Zephec,在與多倫多寒冬擦肩而過,依然間些參與小型派對和各種影音結合的演出活動。

「其實,要說在兩個禮拜的時間獲得什麼技術上的交流,應該是極為有限的。」甫於上個月建國啤酒場城市行動藝術節的影音現場表演完的Zephec,緩緩地喝下一口啤酒,說出這句話,就像是入杯幾分的啤酒般,泡沫紓緩而沉澱。他另外補充,「工作坊大多時間,是聽各種類型的知名創作人發表演說和座談交流。如果有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藝人,才談得上概念當中的交流。不過,有些人雖然是作嘻哈,他們說的一些話也挺發人深省的,有點像是在聽人生哲理。」

今年RBMA的工作坊倉庫位於多倫多靠近市中心西區的SOHO區,工作日的白天在人行道上並不覺大都會的壓迫感。許多街頭塗鴨、個性商店和陳舊低矮的樓房在此顯得熱情多采。當地主責音樂學院的organizer告訴我,這間500平方米的建築在60天前仍是棟空無一物的廢棄倉庫,經過兩個月的打理,隔成了一間舒適的演講廳、五間工作室、一間錄音室和設有大型裝置數件的挑高大廳。Zephec回憶,由於一梯次共30多人參與,「幾間studio似乎還是不大夠用,要不就頂多是聽別人放些他們的作品,串串門子。不過他們有一個方向是很好的,就是結合不少間提供表演場地的pub或livehouse,在他們為期兩週的活動中,多半都有安排演出行程。」

「有的人和當地一些廠牌就有所往來,所以參加RBMA的活動就行同一個tour。」Zephec淺淺笑著說,自己的表演被安排在星期一晚上,在現場的人就是幾個工作坊比較熟的朋友了。

另外,Zephec所觀察到當地的音樂場景,小眾的音樂也不像台灣一般愛樂者所想像的那麼上檯面。「比較大的差異在於,台灣的另類可能只有某幾種類型比較活躍,但是多倫多那些各式各樣的分眾創作空間就很全面。台灣可能在這陣子會有比較多progressive或electro,其他樂種就少很多,但在那裡,不管哪樣的創作型態,都具有它的生存空間。」

「RBMA這樣的活動,立意很好。也許是在操作上,亞洲地區的音樂人還不習慣這種(交流、表演、創作多元融合)的運作模式。」Zephec如此分析。在台北的演出場所逐漸打開一定視野的分際,RBMA有了第一次台灣音樂人初體驗,在結合音樂人和場地使用的觀點上,應該有更多超越「演出/觀看」的表演市場概念。

No comments: